4月19日,戴曉琦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巴經貿合作研討會”上發表名為《加強中巴人文交流,提升兩國合作層次》的主題演講。 作者:戴曉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主編:王曉玲 正文:

戴曉琦4月19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巴經貿合作研討會上發表名為《加強中巴人文交流,提升兩國合作層次》的主題演講
巴勒斯坦風光美麗,人文底蘊深厚。巴勒斯坦毗鄰多個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自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出臺后,巴勒斯坦作為帶路沿線國家,自然成為中國關注和重視的合作伙伴,中巴合作出現了新的動力。
由于歷史原因,巴勒斯坦的對外交往受到諸多限制,國際投資與貿易大受影響。但是,體量不大的巴勒斯坦在政治與文化上的影響卻是全球矚目的,它是整個阿拉伯世界和阿拉伯文化的風向標,在當今世界的文化溝通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國家與巴勒斯坦的關系,影響到它與整個阿拉伯世界、甚至伊斯蘭世界的關系。因此,無論從中東戰略還是一帶一路戰略看,加強與巴勒斯坦的各種合作意義重大。貿易合作需要相互了解,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是投資與貿易的前提和保障,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
今天的發言分為四點:中巴兩國的人文交流現狀、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兩國合作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路徑。
中巴兩國的人文交流現狀
中巴之間的人文交流建立在以下的堅實基礎之上:
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正義事業,從1947年巴勒斯坦問題出現以來,這一承諾從未改變。
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關心巴勒斯坦民眾的疾苦與不幸,盡力幫助巴勒斯坦人民改善生存狀況,包括各種現金援助與實物捐贈。
巴勒斯坦問題和近年出現的伊拉克問題、敘利亞問題、也門問題和利比亞問題等相互發酵,導致中東形勢明顯惡化,中東成為全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中國政府和人民認為,巴勒斯坦問題不應該被繼續擱置下去,應該盡早全面解決,中國愿意為此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這一理念之下,雙方政府加強人文交流,擴大文化共識和民心相通,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初步建立了一些人文合作機制,主要有教育、出版、民間演出等領域合作。
其中教育領域的合作尤為突出。中國政府為巴勒斯坦人提供每年80個來華學習的獎學金名額。在對方高校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巴勒斯坦圣城大學舉辦了中國圖片展。2016年3月劉延東副總理宣布向巴方提供更多的政府獎學金,讓更多巴勒斯坦學生到中國學習,邀請15名巴勒斯坦青年到中國進行聯合科研,還邀請60名巴勒斯坦中小學生到中國參加夏令營。
中國民間藝術團經常訪問巴勒斯坦,近年來河南少林武術表演團、浙江余杭滾燈雜技團以及千手觀音藝術團等的訪問加深了當地民眾對中國的了解。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阿友好協會于每年11月29日即聲援巴勒斯坦人民世界日都在北京舉行隆重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民。
巴勒斯坦政府同樣十分重視與中國的人文交流:
巴勒斯坦駐華大使館每年5月舉辦巴勒斯坦“災難日”活動。
巴勒斯坦參加了阿中合作論壇的各項活動,如遺產展覽、民間服飾展覽、阿拉伯美食展,舞蹈表演。
巴勒斯坦使館組織了多個大學生訪問團訪問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立體生活畫,栩栩如生
兩國人文合作的潛力很大
盡管雙方人文交流發展迅速,但相對與中國的發展速度以及中阿關系的發展速度,中巴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人文交流有著明顯的不足,發展的潛力很大。
在教育教學方面,來華的阿拉伯學生增長迅速,2016年在華阿拉伯學生人數高達1.4萬人,但其中巴勒斯坦學生只有幾百人。目前中國開設阿拉伯語言教學的高校有40-50家,其中不少聘請阿拉伯外教,但來自普通話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巴勒斯坦的專家很少。
在翻譯出版領域,除了前總統阿拉法特傳記和詩人達爾維什的作品外,中國市場的其他巴勒斯坦出版物很少,而翻譯出版和媒體宣傳可以更有效地加強雙方的認知與了解。
孔子學院是近年來中國對外推廣漢語教學和文化的主體,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工作。目前中國在阿拉伯世界有11所孔子學院,但還沒有在巴勒斯坦設立孔子學院。
近年來,中國前往阿拉伯各國的留學生逐年增加,2013年已有3000人,但到巴勒斯坦留學的微乎其微。
中國2016年的出境游人數達1.22億,旅游消費1098億元,但前往巴勒斯坦的游客寥寥無幾。

巴勒斯坦立體生活畫,栩栩如生
人文交流的主要問題
以上事實說明,雖然巴勒斯坦的宏觀環境總體上向好發展,但在全球的綜合競爭力還較弱。所以,雙方改善巴勒斯坦的宏觀環境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雙方在政治領域以外缺少頂層設計與實施規劃。中巴合作帶有鮮明的政府色彩,但無論從經濟貿易還是人文交流看,中巴合作都還缺少整體規劃,許多合作與交流都具有隨意性,缺少長期性與規劃性。只有確定了頂層設計,雙方人文關系才能穩步前進。
其次,中國和巴勒斯坦相距較遠,跨越國家眾多,目前尚未直接通航,這制約雙方的人員與物資流動。
最后,雙方文化差異較大,溝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與障礙。巴勒斯坦人大多是穆斯林,但中國各大城市的清真食品供應較少,而中國人在巴勒斯坦同樣遇到文化障礙。雙方工作學習的習慣不同,如中國人辦事十分準時,程序性要求高,阿拉伯人則時間觀念較弱,做事隨意性較大。阿拉伯人直率而中國人含蓄,雙方有時難以把握對方的真正心理。
人文交流的解決路徑
針對中巴人文合作的以上問題,雙方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雙方凝聚共識,做出人文合作的頂層設計,確定目標、路徑和步驟。
其次,拓寬溝通渠道,建立多維度互動機制,通過中巴雙邊機制、中國與阿盟機制、中東問題機制等實現渠道通暢無阻。
再次,細化教育、科研、翻譯出版、旅游等領域的具體合作措施,使主要領域有章可循,逐步推進。
最后,通過包括人文交流在內的多渠道加強中巴關系,加強民心相通,有助于夯實中巴友誼,從而更多介入中東問題和中東其他問題,提高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和整個國際地位。
謝謝各位!

世界商人網董事總經理兼總編王曉玲與巴勒斯坦駐華使館政務官salah shehab先生在巴勒斯坦駐華使館商談合作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