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島之旅”文化節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行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黎浩閣下(右3)攜夫人艾麗斯女士(右2),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先生(右4),巴哈馬駐華大使等駐華使節和中央音樂學院世界民族音樂教研室主任安平教授,(右1)等在演出前會晤,共話合作
2019年5月16日,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印度尼西亞國家級藝術團體同臺演出,和諧共譜首屆“群島之旅”文化節最強音。印尼著名樂團和舞團展現了印尼不同民族和地區的傳統音樂、舞蹈和戲劇。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黎浩閣下攜夫人艾麗斯女士,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先生,印尼留華學生會主席等出席并致賀詞。
據悉,此次活動由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主辦的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聯合舉辦。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陳德海,巴哈馬駐華大使羅伯特·斯特林·匡特等駐華使節,印尼歸國華人華僑團體,中國-印尼友好商協會機構代表以及各文化、傳媒機構應邀出席。環球云鏈作為國際旅游產業交易平臺,區塊鏈項目孵化器平臺應邀出席,一同欣賞印尼各民族別具一格的歌、樂、舞和中國民族音樂表演。

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閣下致辭
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致辭表示, 此次印尼文化活動正值中國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之際,是一個旨在加強文化交流的論壇。“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各國建立信任,這將有利于各國在其他領域開展合作。”
周浩黎大使先生介紹說,“今天的活動是關于印度尼西亞不同地區的旅行。我們將帶您通過傳統舞蹈和民歌來發現印度文化和藝術的隱藏之美。從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龍目島到馬魯古群島,有許多有潛力待開發的地區。”
周浩黎大使強調:“由蘇里亞迪先生領導的吉塔·努桑塔拉·塞默朗藝術團是印度最好的歌舞藝術團之一,由40名才華橫溢的學生組成。應中國政府邀請,他們在亞洲文明對話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我感到非常自豪,Gita Nusantara Cemerlang受邀表演了第一個節目。”

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開幕式當天的亞洲文化嘉年華演出中,印尼Gita Nusantara Cemerlang藝術團受邀表演了第一個節目。
“我們也有幸得到中央音樂學院CCOM民族學系的學生們的款待,里斯南達爾先生作為老師,將為我們演奏安基翁和加美蘭的傳統音樂。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場演出的方方面面:服裝,眼睛以及手的動作,昂格隆和加美蘭音樂......所有這些都會給你一個印象深刻且神奇的體驗。

2019年3月,中央音樂學院與印尼駐華大使館成功舉辦了“中國·印尼合作—-2019中央音樂學院印度尼西亞藝術教師教育培訓與文化交流項目”
“在印尼,我們有一句話:“Tak Kenal,Makatak Cinta”。意思是如果不能相識就不能相愛。我們相信認識就已經達到了理解的一半。 我們相信,通過人文的溝通和理解,我們兩國將從更大的互信中受益。”周浩黎大使最后表示,希望進一步鞏固印尼和中國兩國人民間的接觸,并通過藝術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文化交流演出等合作項目,鞏固和促進了中國與印尼的友好關系

印尼在華留學生代表致賀詞
印尼留華學生會主席致辭介紹,首屆布達亞文化節(FBP),主題為“群島之旅”,將展示各種傳統表演,展示來自印度尼西亞不同地區的歌舞和生活。它描繪了寶貴而多樣的文化,作為印尼青年一代與中國互相了解,密切關系的紐帶,是印尼學生在北京,尤其是在文化領域的盛事。

中央音樂學院俞峰院長致辭
中央音樂學院俞峰院長隨即致辭。他指出:“昨日(15號)恰逢我們國家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京隆重開幕,今日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的大力協助下,我們有幸邀請到印度尼西亞著名的藝術團體—--吉塔·努桑塔拉·塞默朗 (Gita Nusantara Cemerlang)來到我們學院,與我院的師生同臺演出,為大家奉上這場主題為‘群島之旅’音樂會。”
俞峰院長講,“縱覽世界歷史長河,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共榮的歷史。五千多年,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同外來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總是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習近平主席提出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對開創亞洲美好未來具有深遠意義,體現了破解當今世界治理、信任、和平、發展‘四大赤字’的深邃思考,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據俞峰院長介紹,2019年3月,中央音樂學院與印尼駐華大使館成功舉辦了“中國·印尼合作—-2019中央音樂學院印度尼西亞藝術教師教育培訓與文化交流項目”。在今天我們又將與印度尼西亞國家級藝術團體同臺演出。這些合作項目,一方面鞏固和促進了中國與印尼的友好關系;另一方面也是我校對“一帶一路”及“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音樂交流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印尼國家藝術團同臺共譜“群島之旅”文化節最強音

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印尼國家藝術團同臺共譜“群島之旅”文化節最強音

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印尼國家藝術團同臺共譜“群島之旅”文化節最強音

中央音樂學院師生與印尼國家藝術團同臺共譜“群島之旅”文化節最強音

印尼著名歌唱家Dharma Oratmangun先生現場獻唱《椰島之歌》(Rayuan Pulau Kelapa),歌聲飽含對祖國-印度尼西亞深深的熱愛和眷戀

Bajidor Kahot西爪哇民族舞蹈
Bajidor Kahot西爪哇民族舞蹈。這是來自西爪哇的舞蹈,基本動作是Ketuk tilo和jaipongan,兩者都是西爪哇的民族舞蹈。為該舞伴奏的樂器一般是西爪哇的一種鼓。

Burung Enggang dance 犀鳥舞:東加里曼丹民族舞蹈
這是來自東加里曼丹的民族舞蹈,發源于達雅族。Enggang舞一半會在該族裔的傳統儀式中表演。該舞描述了犀鳥的日常生活。根據他們的信仰,他們尊敬犀鳥是為了向祖先致敬。

Cupak Gerantang巴厘島和龍目島民族舞蹈
這是來自與巴厘島和龍目島一帶的民族舞蹈。為該舞伴奏的一般是叫作Gerantang的樂器,也有佩戴面具的舞蹈演員的參與。一開始,該舞是一種印尼面具舞蹈藝術中的一種,逐步發展為傳統的戲劇表演。

Merak孔雀
這是印尼的孔雀舞,是來自與西爪哇的民族舞蹈,展現了孔雀的優雅動作,該舞的舞蹈演員都佩戴著五顏六色的絲巾和孔雀皇冠。孔雀舞一般是用來歡迎貴賓的舞蹈。

Lenso馬魯古代民族舞蹈
這是來自于馬魯古的民族舞蹈。該舞演員都是佩戴手帕或絲巾的女性。該舞是在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印尼時就存在了,而如今該舞更多是發揮了作為歡迎舞的作用。

Kinang Kilaras巴達維族民族舞蹈
該舞發源于雅加達,巴達維族族裔。該舞以臀部的搖擺動作來描述或表現出關于巴達維族女性的歡樂生活。自2002年出現在公眾視野以來,該舞已經在群島各個地區中得到了發展。

Gamelan甘美郎
這是印尼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民族音樂,又以巴厘島及爪哇島的甘美郎合奏最為著名。主要的樂器有鋼片琴類、木琴類、鼓、鑼、竹笛、撥弦及拉弦樂器,有些曲目也可以加上演唱者。甘美郎是整隊組合的名稱,“甘美”在印尼語解作敲擊,而“郎”用來標示名詞,合起來即敲擊樂的意思。甘美郎除了成為印尼宮廷和宗教音樂,也對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影響很大。

Ratoh Jaroe亞齊省民族舞蹈
這是印尼亞齊省最著名的舞蹈之一,是身體動作之間的和諧融合。隊形和凝聚力成為該舞的標志性因素。該舞是為了敬拜神。

“群島之旅”文化節在北京市鮑家街胡同中央音樂學院王府音樂廳舉行

環球云鏈-世界商人網董事總經理王曉玲應邀前往鮑家街胡同王府音樂廳,欣賞“群島之旅”文化節演出